- 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,五分钟左右尤佳,尽量只谈一个主题。
 - 影片切的越细,将来越有机会可以穿插不同习题,调整弹性较大,若将来有更好的影片要替换也比较容易。
 - 设计课程要由浅到深、条理清楚的讲解,让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能力,用自己的步调学习。
 - 尊重、热情、陪伴,就是录影时的心情。
 - 在教学时,尽量思考如何激发学习乐趣,以提高学习动机。
 - 分享你所学的知识,而非“授课”的语气。 提醒学生要上什么(what) 为何要上这节课(why) 可以用在哪里(where)
 - 从生活经验出发,再导入概念
 - 每个定义或概念都举 2~3 个例题来解释
 
根据 2014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根据磨课师(MOOCs、慕课)上的十万名学生总共观看了 690 万部线上课程影片所做的大数据分析,发表了一份研究调查报告,显示出以下五个非常重要的发现。
- 分析资料显示,静态的 PPT 简报档是专注力的杀手,更多的视觉效果(例如一张图、一部影片)才抓住且维持学生的注意力。
 - 经过证明,口齿伶俐(fast-talking)的教授比慢节奏的教育家更吸引学生注意。研究显示,说话速度在每分钟 254 个字的教授,其学生的参与程度最高。
 - 过长的线上影片会呈现较低的学生参与程度,简短的影片较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。学生常在开始 6 分钟后选择停止观看(黄金 6 分钟)。
 - 当口齿伶俐的教授成为主要关键时,长时间停顿反而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图表,此一发现非常重要。
 - 根据这次研究,为网路观众特别设计的影片,其表现比既有的影片好很多,因这些设计过的影片被简单地切割,并以片段方式展现。
 
- 保持热情,说话速度略为偏快,音调略偏高,避免只用喉音
 - 减少语助词,并在重点处带入抑扬顿挫
 - 保持微笑,脸部肌肉的变化会融入声音当中
 
- 少用难、简单、未来会教到的话语,多用“有挑战性”、“比较精采”来取代
 - 想办法要能吸引学生
 
蕴藏许多助人的知识与智能。